一、基层扶贫干部工作扎实细致程度还不平衡。有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扶贫工作分类不清、路数不明、指导不准等问题,与精准脱贫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。如有的地方对贫困户分布只能说出大概齐,但对具体分布在多少个村说不清楚。有的乡镇对帮扶贫困户给的仔猪、羔羊、青年鸡能说清楚,但对养成没有、销售情况说不清楚。仍有个别驻村干部工作浮于表面,我们走访的一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对本村贫困人口脱贫情况、当当前贫困情况以及实施了哪些扶贫之策等说不清楚,在实地访问该村贫困户时问其是否认识驻村第一书记,该贫困户说不出第一书记名字,看着挂图上第一书记的签字也说不出。
二、一些基层干部解决贫困户精神贫困问题办法不多、努カ不够。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倾向还比较明显,特别是把老人分出去争当贫困户的现象时有发生。有的农户为达到贫困标准,刻意进行分户,将在外务工有收入且条件不错的儿女独立成户,当上了贫困户,将家庭养老的责任转由政府和社会承担。对这类现象,基层帮扶干部都感到束手无策,对解决问题没有积极想办法、有作为。如何避免贫困群众生活脱了贫、精神上返了贫,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大问题。
三、有的地方在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方面还有待加强。部分地方在帮扶措施制定上下功夫还不够,千篇一律,存在套公式、走形式、上下一般粗的问题,对具体到每一个贫困户如何脱贫,说不出务实管用的举措,不能做到一户一策。有的贫困村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对本村的贫困户如何脱贫普遍抱有“吃大锅饭”的想法,向上争取“输血”的政策多,主动谋划划“造血”的举措少,对贫困户的主动帮扶意识不强、办法不多,习惯于上面有什么支持政策就给下面争取对接,在产业发展、组织创新、技术培训等方面拿不出自己实实在在的举措。
四、部分青壮年农牧民掌握普通话能力急需提升。入户调查发现,在蒙古族人口集中居住的牧区,中老年农牧民基本不会普通话,部分青壮年农牧民会听不会说,需要通过当地干部翻译才能进行交流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贫困群众对国家帮扶政策的理解,一些青壮年农牧民也因语言不通,影响了就业创业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