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集宁区政府工作报告
─── 2016年1月19日在集宁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
发布时间:2016-01-20 15:39    作者:马力    浏览次数:     【字体:

 

付海青

 

各位代表:

  现在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连同《集宁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(草案)》一并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
  一、“十二五”时期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

  过去的五年,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,也是我区全面跨越赶超的五年。五年来,在市委、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,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、自治区“8337”发展思路和乌兰察布市“五个发展定位”统领全局,围绕构筑“四大基地”、打造“两个中心”的发展目标,攻坚克难、奋力前行,顺利完成了“十二五”时期各项工作目标任务,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、民生大幅改善、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,为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经济总量逐年扩大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。2015年,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7倍,年均递增11.7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2.6倍,年均递增20.7%,规模连续五年位居全市之首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.2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4.6倍,年均递增35.7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.4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2.1倍,年均递增15.2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770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8倍,年均递增12.4%;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30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7倍,年均递增11.7%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势头,均实现了五年翻番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。三次产业结构由“十一五”末的351.345.7优化为2.545.851.7,呈现出一产提效、二产提质、三产提速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
  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。立足城郊型农业特点,坚持走特色路、打绿色牌,积极调整种养殖业结构,设施农业、规模养殖业和种子工程整体效益不断提升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000亩,高产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,新建“百千万”标准化养殖场8处,生猪、肉鸡年出栏能力分别达到30万口和300万只。引进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,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%。新增国家级农民示范合作社2家,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6个,农业生产的集约化、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。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工作顺利推进,认证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农产品13个。“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”获农业部认定,获批筹建“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”和“全国马铃薯种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”。“朋诚农科院士专家工作站”挂牌成立,民丰种业、雪原乳业获得首届乌兰察布市长质量奖。

  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运行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,积极适应并引领发展新常态,千方百计保运行、促发展。2015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53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8倍,年均递增12.4%。内蒙古双汇、福瑞制药、京宁热电、三信实业等骨干企业发展态势良好,京宁热电联产项目首台机组并网发电。明阳风电、锋电能源、同盛塔筒等一批风机装备制造项目渐成规模。华瑞碳素石墨电极、聚祥新材料、新天下塑业、盛运垃圾发电等项目加速推进。华为云计算、中信国安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,信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。察哈尔工业园区跻身自治区“双百亿”园区行列,五年来,累计投资20多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园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,承载产业和项目的能力进一步增强。

  现代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中快速发展。围绕打造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,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,发展壮大现代物流业,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,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2015年,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3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末的1.9倍,年均递增13.7%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取得新成效。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,入园项目达到23个,被评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。皮革交易中心初具规模,集宁国际皮革城运营面积达到12.5万平方米,入驻商户1000多家,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,被认定为“自治区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单位”,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。国际商贸城投入运营,邮政物流配送中心、信息大厦、兴福隆综合商贸城基本建成,集宁古城主体封顶。桥西皮件产业孵化园建成标准化厂房16栋,多家一线品牌入驻并投入生产。商贸服务业取得新突破。累计新建、续建各类商贸服务业项目33个,完成投资88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期间的4倍。超市、便民店、专卖店、购物中心和网上购物等新业态发展迅速,2015年商贸服务业网上零售额达10亿元。红星美凯龙和维多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,北方食品药品电子商贸中心、虎山商业文化街、西北煤炭交易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,博源蓝海、金浩建国等星级酒店投入使用,高端引领、层次多元的商贸服务新格局正在形成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及7个惠民园投入运营,有效保障了中心城区乃至周边地区的食品安全供应。金融、保险、证券、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,城市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。旅游业取得新进展。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旅游集散功能,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新兴富民产业来抓。编撰完成旅游总体规划,实施了霸王河冰雪乐园和霸王河欢乐世界旅游项目,开通了2条中心城区旅游专线,形成了以“三山两河”、国际皮革城、战役纪念馆为主的生态、购物、红色文化旅游新格局。五年共接待游客396万人次,国内旅游收入30.2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期间的1.3倍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基础设施投入最多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。坚持规划先行,高起点、高标准完成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编修,以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,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,宜居宜业宜游成为城市新名片。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近500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期间的3倍,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。城市建设全面加强。新建、续建新老城区道路195条,集中治理小街巷160条,道路总长达到376公里,城市道路通达水平进一步提高。110国道城区快速通道建成通车,支线机场进入校验试飞阶段,呼张客运专线加紧建设,集宁—大同高铁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,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,公交线路达到30条,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261台,万人公共交通拥有量达到11.4标台,公共交通服务能力超过国家平均水平。城市集中供热实现联网运行,供热能力达到2510万平方米,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3.6%,热计量收费试点工作全面铺开,供热质量和安全得到根本保障。广场、亮化、供水、供气、电力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,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。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,新购置各类环卫车辆105台,新建、改建水冲式公厕39座,新增可移动环保公厕46座,建成3个压缩垃圾转运站,数字化城管服务平台启动建设,城区主干道保洁实现了无缝隙、全天候、无死角,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。生态建设力度空前。五年完成投资100多亿元,栽植各类树木3000多万株(丛),是“十一五”期间的5.7倍。森林覆盖率达到24.3%,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.6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.6平方米,“三山两河”成为城市标志性景观,获得自治区“人居环境范例奖”。“五城联创”全面启动。坚持把“五城联创”作为中心城区工作的重中之重,通过单位包联、全民共建,形成强大创城合力,中心城区553个住宅小区实现了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净化、美化全覆盖。启动实施南沙河综合整治工程,集中开展棚户区环境卫生清理,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环境整治的全覆盖,城市形象和宜居指数大幅提升。以自治区第一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“国家园林城市”,被誉为“建在玄武岩上的美丽园林城市”。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第一次年度验收效果良好,“国家食品安全城市”、“国家卫生城市”和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”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,人民群众的归属感、获得感、自豪感极大增强。农村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深入实施。坚持把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,投入资金1.8亿元,80%的行政村所在地、近一半自然村的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全面开工,惠及7300多户农民、近2万人。农村面貌焕然一新,成为集宁又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民生极大改善、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五年。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新提高。大力推进就业创业。通过提供公益岗位、培训推荐就业、小额贷款扶持创业等多种渠道,五年新增就业5.2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0%以内。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,连续五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。大病医疗、新农合、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扩面提标,恶性肿瘤均纳入大病报销范围,新农合实现了呼包异地参保与就医即时结算,区、乡、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。“三个一”民生工程深入实施,惠及5223户农民、936名大学新生和87户零就业家庭。加快安居工程建设。建成保障性住房3万套、315万平方米,解决了9797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,改造农村危房3756户,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635万平方米,棚户区改造成为全市的典型和样板。扎实推进开发式、转移式、保障式扶贫,2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。依托中心城区良好环境,全市荣获“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荣誉称号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、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。按照“抓纲带目、整体推进、重点突破”的思路,各项改革有序推进。食药、文化、工商、质监等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全面完成,“三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。行政权力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,行政审批平均时限由18.5个工作日缩短到5.5个工作日。土地确权和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。政府和部门预决算、“三公经费”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。深入实施街道社区“四项改革”,推行以“三网合一”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建设,积极探索小区管理服务新模式,实现党组织、自治组织、社会组织和物业管理服务“四个全覆盖”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。主动融入乌大张合作区建设,深入推进各领域合作。京蒙对口帮扶与合作扎实推进,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挂牌成立,成为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。集宁海关恢复设立,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全面启动,为跨越发展增添了新动力、新活力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,五年累计引进项目650多个,到位资金600亿元,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5%,有力地夯实了发展基础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、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五年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先后投入18.5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新建校舍26万平方米、塑胶操场18个,8所中小学校和7所幼儿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。教育“三项改革”深入推进、成效显著。坚持教育均衡发展,推行强弱校捆绑联盟集团化办学模式,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738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教学一线,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,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。文体事业蓬勃发展。建成了15个文化活动中心、75个文化活动室、22家“草原书屋”,集宁战役纪念馆成为全市首家第三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,《拓跋大帝》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在全国开始巡演,成功举办了央视七套《阳光大道》栏目“文化下基层”慰问演出,提升了“草原避暑之都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“万人徒步行”、“魅力集宁健康舞”、“虎山春”等成为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。承办了“国际马拉松赛”、“亚洲女子拳击锦标赛”、“全国大学生攀岩选拔赛”等大型赛事,8所中小学成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。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。市第三医院新院区基本建成,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4个乡镇卫生院全部投入使用,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。食药监管体系不断完善。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,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。新建食品加工园区3个,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12条,食品药品实现“网格化”监管全覆盖。成功承办了“自治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会”。积极推进“平安法治集宁”建设。坚持依法治区,积极创新社会治理,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,深入开展“大调研”和“大接访”行动,有效化解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矛盾和问题。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,刑事案件、治安案件、交通事故、火灾起数同比大幅下降,中心城区社会治安形势进入历史较好时期,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。其他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。全面加强社区建设,新建650平方米以上标准化社区34个,社区阵地建设走在自治区前列。科技在经济建设、城市建设、治安防控和农牧业产业化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。审计、计生、档案、气象、新闻事业不断加强,人民武装、民族宗教、残疾人事业、工会、工商联、共青团、妇女儿童、红十字、老龄等工作均取得新进步。

  ——过去的五年,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、执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五年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,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。五年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、政协委员提案532件,办结率100%。进一步畅通“民心网”、“区长信箱”等诉求渠道,共受理群众投诉和咨询2835件,办结率96%。“六·五”普法工作全面完成,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。认真执行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自治区28项配套规定和市委相关规定,深入推进“四风”专项治理,全区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。“三公”经费支出逐年下降,党政机关超标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清理工作顺利完成。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活动,落实“三级示范抓引领”、包联小区、驻村蹲点等机制,广大干部在实践中锤炼了作风和意志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加强财政资金、政府投资、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投标监督管理,政务环境不断优化,法治政府、效能政府、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。

  各位代表,过去五年,我们牢牢把握发展主题,解放思想、抢抓机遇、锐意进取、真抓实干,实现了经济大发展、城乡大改观、民生大改善、形象大提升,谱写了集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。这些成绩的取得,是上级党委、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,也是社会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区人民政府,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、向所有为集宁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、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集宁工作的朋友们,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!

 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。主要是:经济总量小,产业化水平低,产业链条不长,缺乏大企业、大项目支撑;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,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;地方可用财力不足,收支矛盾依然突出;政府自身建设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。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,认真加以解决。

  二、“十三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

  “十三五”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也是全力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、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展望未来五年,我们将迎来一个机遇增多、优势凸显、活力增强的黄金发展期。“一带一路”、“中蒙俄经济走廊”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“乌大张”区域合作等开放协作战略的深入实施,为我区向北开放和区域协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;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”等行动计划的全面启动,要素和市场体系加速重构,为我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,特别是通过近五年的发展,我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,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,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高涨。这些都为我们顺应新形势、应对新挑战、抢抓新机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。只要全区上下深刻认识区情,科学研判形势,在扬长避短、趋利避害中把握大局;在乘势而上、奋力赶超中实干攻坚,就一定能够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,一定能够如期实现“十三五”宏伟目标,开创集宁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 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: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、自治区、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,按照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深入实施“十个全覆盖”、“三篇文章”、“五城联创”三大战略,破解发展难题,厚植发展基础,着力打造“五大基地”(装备制造基地、农畜产品加工基地、皮革木材特色产业制销基地、信息产业基地、旅游休闲度假集散基地),发展“四大新兴服务业”(文化、体育、医疗、养老),建成“两个中心”(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、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),推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,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

  主要奋斗目标是: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%,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50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%10%,节能减排完成预期目标。

  主要任务和措施是:

  (一)以创新发展为动力,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,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,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构建多元发展、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。加快推进特色农牧业发展。以特色农业、种子工程和农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,全面提高农牧业生产专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水平,建设面向首都市场的农畜产品加工基地。着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以风电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,扩大生产规模,延伸产业链条,带动产业集聚,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;以国际皮革城为核心,以皮件加工产业园、鑫源通皮件加工孵化园和察右后旗皮毛工业园为支撑,构建皮革全产业链发展格局,早日实现“皮革交易中心”发展目标;木材产业依托万方通泰木材加工产业孵化园,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,引进培育10家以上龙头骨干企业,建成木材特色产品制销基地。加快园区提档升级步伐,力争将察哈尔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工业园区。“十三五”末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83亿元,年均递增9.4%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。以建设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,抓住机场、高铁和海关形成的新优势,以物流、旅游、金融、信息和“四大新兴服务业”为重点,打造五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。依托集宁现代物流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,主动融入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和乌大张经济合作区,推动商贸物流产业集聚发展,全力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;抓住北京冬奥会契机,利用好“中国草原避暑之都”这张名片,围绕旅游业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六要素,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功能,提升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,打造旅游经济集聚区,建成旅游休闲度假集散基地;以强化保障和服务发展为宗旨,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,推动投融资方式创新,打造金融服务集聚区;依托华为云计算产业园和中信国安大数据中心,加快发展“互联网+”和电子商务产业,引进一批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应用的企业和项目,建设电商服务平台和商品展示中心,打造信息与电商服务集聚区,建成信息产业基地;依托首都超级城市群,大力发展“文化、体育、养老、医疗”四大新兴服务业,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,打造新兴服务业集聚区。“十三五”末,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3亿元,年均递增9%

  (二)以协调发展为目标,全力推动和谐宜居城市建设。树立“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”发展理念,坚持区域协同、城乡一体化发展,完善促进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,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。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管理,统筹“空间、规模、产业”三大结构和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”三大布局,综合考虑中心城区功能定位、文化特色、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,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城乡发展规划,实现城乡统筹发展。全面推进“五城联创”。2017年创城目标如期完成并争创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”和“国家森林城市”,到2020年创城成果得到全面巩固和发展。“十三五”末,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,人口达到60万人,城镇化率达到95%以上。完善提升基础设施。以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,统筹推进产业园区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,实现产城互动、产城融合。继续完善交通、供水、供热、供气、排污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推进城市水系、地下综合管廊和“海绵城市”建设,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。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,依托华为云数据中心,积极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,提高城市智能化、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
  (三)以绿色发展为前提,努力打造秀美生态环境。坚持绿色富区、绿色惠民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。以“三山两河”为重点,进一步拓展生态绿化空间,努力打造北方绿色生态安全屏障。“十三五”末,森林覆盖率达到26.9%,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.9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9.8平方米。坚决打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,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,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真正实现让青山常在、绿水常流、蓝天永驻,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流生态环境。

  (四)以开放发展为抓手,不断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。深化京蒙对口帮扶与合作,努力把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机遇,发挥两地资源互补优势,完善合作机制,拓展合作领域,努力引进有发展潜力带动性强的项目。发挥中心城区的独特优势,积极参与乌大张合作区建设,力争在产业发展互补互促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。积极实施向北开放战略,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和“中俄蒙经济走廊”建设,大力发展空港经济和国际物流,建成一批面向俄蒙欧的经济技术合作区、进出口商品加工区。

  (五)以共享发展为根本,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指数。坚持保基本、兜底线、促公平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优先保障重点民生支出,切实增进民生福祉。深入推进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,促进创业就业增收,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。深化教育改革,优化教育资源,提高教学质量,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自治区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领先区、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区。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,拓展和延伸文化产业链,不断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;深化和丰富体育发展内涵,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硬件设施和医疗队伍建设,提高基层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。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,让文明之花在山城大地竞相绽放。

  三、2016年的主要工作任务

  2016年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打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的第一年。按照区委十二届五次全委(扩大)会议的总体部署,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.3%,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亿元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.7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%10%

 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。

  (一)转变发展方式,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

  强化种子工程建设。重点发展民丰种业、朋诚农科、兴大业农牧、雪原生态牧场等企业,做大做强马铃薯、生猪、奶牛等种子工程,积极引导企业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工艺,推动企业扩大规模、提升效益,马铃薯脱毒苗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株,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7000万粒,仔猪供种能力达到30万口。进一步健全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标准化良种扩繁体系,建设面向全国的优质种薯种畜生产基地。

 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。大力发展土地托管、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牧场、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,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,促进规模经营。新组建标准化合作社10个,创建自治区级示范社2个、国家级示范社1个。以龙头企业为引领,建立完善农牧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,推行“股份合作”、“订单合同”等经营模式,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,加大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力度,积极推进民丰种业、雪原乳业系列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。

  全面完成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。坚持适地、实用、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,最大限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,因地制宜、因户而宜开展工程建设,全力实施好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。要统筹兼顾、提前规划,确保规划到村到户,实现功能全覆盖、村庄全覆盖、人口全覆盖。在建设标准上,行政村所在地村庄按照示范村标准建设,3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按照达标村标准建设,30户以下的实行就近整合或易地搬迁。继续推行“领导包片、单位包村、干部包户”的结对帮扶机制和“三级示范抓引领”工作制度,确保2016年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“十个全覆盖”任务。

 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。按照“六个精准”的要求,结合我区实际,精准确定扶贫对象,摸清贫困情况、致贫原因、帮扶需求,建档立卡、分类施策。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,一方面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变为农牧业产业工人,实现增收脱贫;另一方面引导贫困人口向城镇和园区移民搬迁,实现务工脱贫。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,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。对因灾因病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众给予现金直补和医疗救助。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,确保在全市率先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标,决不让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,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场攻坚战。

  (二)推动转型升级,做大做强工业经济

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坚持扩规模、延链条、提质量,推动传统产业整体转型升级。农畜产品加工产业要力争双汇火腿肠加工、奈伦马铃薯精淀粉加工、薯条生产及配套仓储物流项目开工建设。启动实施13平方公里的食品加工园项目,完成一期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装备制造产业要积极引导明阳风电、锋电能源、同盛塔筒等风机制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,年内整机产能达到350台(套)。高端化工产业要抓好佳辉硅化工项目的设备调试和试车运行,确保年内一期8万吨有机硅项目正式投产,逐步延长产业链条。年内新建、续建重点工业项目20个,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家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亿元,同比增长9.4%。争取培育2家以上产值10亿元、利税超亿元的骨干企业。

 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信息产业要加快华为云计算项目建设,积极布局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,完成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、物联网、政务服务等云产业,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云计算产业园,把信息产业培育成我区的支柱产业。中信国安大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开工建设,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投入运营。生物医药产业要加快推动福瑞健康科技园项目建设,京东药业、天宇达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。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要确保京宁热电2×3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2号机组并网发电,着手开展二期2×60万千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;加快推进华瑞碳素石墨电极二期、蒙吉新能源、聚祥新材料等项目建设;确保投资1.2亿元的摩圣科技5000吨表面摩擦剂项目全部建成运营,投资22亿元的秋实生物年产45亿米胶原蛋白项目部分生产线建成投产。抓住西部天然气开发的战略机遇,配合市级部门做好“气化乌兰察布”项目建设,为全市建设面向首都、服务华北的清洁能源基地提供平台。

 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。区委将2016年确定为“承接首都产业转移攻坚年”。我们要充分发挥京蒙对口帮扶的优势,用足用好中央、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在扶持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惠政策,重点围绕“五大基地”、“四大新兴服务业”和“两个中心”,进一步加强同北京各区、各行业主管部门、行业协会、重点企业的沟通对接,采取以商招商、合作招商、挂职招商、小分队招商等模式,有重点、有选择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努力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上取得重大突破。力争年内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个、超10亿元的项目2个。大力发展“飞地经济”,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,努力把园区建成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。

  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。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,加快察哈尔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提档升级步伐,切实营造亲商、富商、安商的发展环境。围绕企业融资需求,采取“助保贷”等融资模式,帮助企业进入各类资本市场,提供及时有效的融资支持。规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,形成一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、服务、保障体系,全面提升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,推动园区项目集中、产业集聚。

  (三)扩张产业规模,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

  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。围绕打造现代化商贸物流中心,加快建设物流节点城市,积极融入“中俄蒙经济走廊”和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战略布局。大力推进皮革交易中心建设,加大皮革产业链招商力度,力争国际皮革城二期启动运营,完成鑫源通皮件加工孵化园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。积极扶持现代物流园区现有22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,规划建设集宁古城蒙古族文化产业博览园。加快木材产业孵化园建设,完成木材加工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,万方通泰和北京中凯2个项目启动建设。加强与天津港、北京空港、曹妃甸港、二连浩特等陆海空港的合作,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,加快临空产业园、保税仓库和海关监管区建设,努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,积极发展空港经济和国际物流。

  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。依托华为云计算产业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加快北方食品药品电子商贸中心项目建设,启动运行国际商贸城等电商产业园,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。积极推进中汽联合产业基地项目建设,实现多业态发展。鼓励支持连锁企业建设便利店、蔬菜(肉食)直销店、放心粮油店等居民生活配套商业网点。推进恩和世纪广场等商贸综合体建设,打造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。

  加速发展旅游业。围绕打响“中国草原避暑之都”品牌,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,发挥机场、高铁形成的新优势,深化与京津冀旅游合作,加强旅游宣传,推出一批草原丝路、民俗风情、冰雪旅游等特色线路,把我区打造成为冬奥会的协办地、延伸区。开通集宁至岱海、集宁至黄花沟旅游线路,扩大旅游市场半径。力争霸王河生态公园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。充分发挥中心城区旅游集散功能,依托周边旅游资源和夏季气候凉爽优势,完善自驾游服务功能,打造“山水家园·自在集宁”旅游名片,创建“全国自驾旅游示范城市”。

  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。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消费需求的新变化,积极发展“四大新兴服务业”,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。文化方面,鼓励社会资本采用独资、联合、参股等形式投资发展文化产业和项目,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;加快推进虎山商业文化街、集宁路特色餐饮文化街等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街区建设,再添集宁文化新名片。养老和医疗方面,充分利用区位和气候优势,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,规划建设面向首都医养一体的养老社区和度假村,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,争取列入自治区养老服务试点城市;通过共建联办、合作经营等形式,积极发展养生保健、医疗康复等养老产业。体育方面,采取企业投资、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在红海子体育公园建设6个标准化足球场,打造自治区足球训练和比赛基地。积极争取承办职业、业余联赛等地区性、全国性甚至国际性赛事,建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赛事举办地。积极融入奥运经济,探索发展以冰雪运动、健步走、自行车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的城市健身休闲项目,打造距首都最近的休闲运动基地。

  (四)统筹城乡发展,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

 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。认真贯彻中央、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“一个尊重、五个统筹”的要求,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力度,启动“海绵城市”、“节水型城市”专项规划编制工作,完成新一轮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地下综合管廊、慢行交通体系、停车场、电讯、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,提前编制老城区重点区域、主要地段、主次干道、公园广场等改造规划。要坚持量水发展、以水定城,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、城乡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生态保护规划等“多规合一”。

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。以“五城联创”为抓手,围绕群众生活出行需求,提升城市品位,改善人居环境,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道路桥梁方面。新建、续建、改造新老城区道路30条,新建、改造桥梁5座。市政设施方面。新建马青地、巴音2处水源地,扩建白家湾水源地,供水普及率提高到98%。实施中水回用和污水处理厂联网工程,污水处理率达到94%。新建、改造广场7个,停车场4个,完成学府广场续建工程。完成新区二、三期路灯亮化续建工程,新装、改造路灯1600基,重点实施29座楼体亮化工程。新建、改建加气站2座,燃气普及率达到86.1%。新开通旅游专线2条,新建首末站3处,建成1所一级公交驾校。新建110KV变电站4座。坚持水、林、路、景、园综合配套,全力推进霸王河上游和南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。集中供热方面。完成各热源厂管网、换热站等配套工程的新建、改造,加快环保技改项目建设,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收费试点工作,集中供热率达到94.1%。环卫设施方面。建成日处理能力100吨的垃圾转运站2座、垃圾收集站5座,开工建设餐厨粪便垃圾处理场,加快盛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,争取年底投入运行。园林绿化方面。巩固“国家园林城市”创建成果,进一步抓好新老城区出入口、街道、公园和节点绿化,完成霸王河国家湿地公园申报工作,实施机场路、北京军区军民义务植树基地等重点绿化工程,新增绿化面积908公顷,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.6%,为争创“国家生态园林城市”奠定基础。

 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。大力推进“智慧集宁”建设,建成城管、交警、应急三大公共服务信息平台,促进城市管理向网格化、智能化、精细化方向发展。深入开展“物业管理服务规范年”活动,按照“三化两保一清理”的要求,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,对有一定规模的小区,社区和包联单位要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,聘请有资质、信誉好的公司来管理物业;对独栋或数量少的楼房,按照居民意愿,通过购买服务、小区包联等方式,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。继续强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,加大机械化清扫力度,机械化清扫率较上年提高8%。继续抓好文明志愿者服务,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管理,迎接“全国文明城市”中期考察验收。

 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。继续打好“山水绿”三张牌,高标准推进城镇、园区、通道、景区、村屯绿化,完成国家沙源治理工程1万亩、重点区域绿化2万亩。严格落实禁牧制度,严禁偷牧行为,用最严厉的执法保护生态建设成果。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管理,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,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;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,保障供水稳定和用水安全。严格执行新《环保法》,彻底取缔燃煤小锅炉和黄标车,全面治理餐饮油烟排放问题,持续推进大气治理,为成功创建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”夯实基础。强化节能减排责任考核,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。

  ()坚持均衡发展,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

 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。继续深化教育“三项改革”,推进教育“管办评”分离改革试点工作。大力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标准化幼儿园,新建、配建、改建6所幼儿园,学前三年正规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0%。优化学校布局,利用集宁师范学院旧校区办好北京二中集宁分校高中部;抓住京蒙对口帮扶机遇,全面拓展联合办学模式,力争促成北京天坛东里小学和工农路小学的合作。推进“互联网+教育”信息化平台建设,抓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和引进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工作,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
 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和计生事业。适时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建立区、乡、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、合作共享的城乡医疗卫生统筹合作机制;切实加大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力度,坚持医师多点执业制度,足额保障村和社区卫生室医务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,建立科学合理的投入、监管和运行机制。年内确保市第三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,通过与北京三级医院建立“一对一”帮扶协作关系,提升医疗服务水平,争创二级甲等医院。马莲渠乡、白海子镇创建成为自治区级卫生乡镇,力争2所中心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。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完成“国家卫生城市”申报工作并通过国家暗访检查。落实“全面二孩”政策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。

  全面加强社区建设。按照“社区建设要有新思路、新举措、新发展”的总体要求,继续加强社区阵地建设,年内完成111000平米以上的高标准阵地建设任务。深入推进“四项改革”、“四个全覆盖”、“精细化服务”和“智慧社区”建设,不断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、多层次的服务需求,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社会、服务群众、化解矛盾的有效平台。

  统筹发展科技文体等事业。完善科技推广体系,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,助推产业升级。加快文化馆、图书馆改造升级步伐,常态化推进“百场好戏”下乡文化普惠工程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;加大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力度,为未成年人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。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实施条例,继续承办好“国际马拉松”、“万人徒步行”等品牌赛事和活动;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,开展好各级各类足球联赛,开工建设10个笼式足球场,完成自治区下达的8所足球特色学校风雨足球场的建设任务。深入实施“人才强区”战略,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。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,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。强化民族宗教事务管理,促进民族团结,维护社会稳定。认真贯彻《红十字会法》,扎实开展“博爱送万家”活动。全面落实《妇女儿童发展纲要》,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。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。充分发挥工会、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。重视新闻宣传,强化舆论引导工作。关心老龄人口和残疾人事业,统筹做好气象服务、档案管理等工作,推动社会全面进步。

 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。深入推进“平安法治集宁”建设,深化司法体制改革,积极构建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新格局,提高依法管理水平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确保政治社会持续稳定。继续抓实信访工作,全力做好网上信访新系统的接入启动工作,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,坚决依法打击信访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。健全劳动监察和争议仲裁处理机制,全面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。启动实施“七·五”普法规划工作,加大普法宣传力度,提高全民法律素质。切实开展社区矫正、安置帮教等工作,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。坚持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齐抓共管”,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。加强应急管理,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。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,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疫能力建设,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互联网监管平台,实现食品生产、流通和餐饮示范创建全覆盖,全力做好创建“国家食品安全城市”的各项工作,力争年底创建成功。

  (六)全力改善民生,增进人民群众福祉

  全面促进就业创业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,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。深入推进就业“六项计划”,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、农村转移劳动力、城镇困难人员、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。加快创客空间建设,支持国际皮革城、集宁创业就业园、康泰惠民园等重点创客空间建设,大力推进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。加强劳动技能和创业培训,依托皮革技能培训基地及其他培训机构,全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,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00万元,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9%以内。启动“互联网+就业”服务项目,完成区、乡、村三级劳动保障就业服务平台建设。

 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。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,城镇职工和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85%75%以上,新农合市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%。全面提高各类民政保障人员补助标准。统筹推进精准扶贫与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,组织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“回头看”工作,加强动态管理。强化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、生育保险征缴扩面工作,确保基金安全运行;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,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。以互联互通惠民工程为重点,加强基层和外出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,城乡社会保障信息查询、待遇发放等“一卡通”服务实现全覆盖。

  深入实施安居工程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,加大保障性住房分配力度,分配入住率达到90%以上。进一步加快既有建筑节能和老旧小区改造步伐,力争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。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,用好公积金政策、人才安居购房、户籍制度改革、租售并举、降低税费等刺激房地产销售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,积极鼓励农民工进城购房,有效化解商品房库存。坚持依法征收,继续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,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9700户。进一步加大回迁安置力度,采取回购、异地安置等办法,把更多的存量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用房,确保未回迁户及早回迁入住。

  (七)全面深化改革,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

  准确把握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思路,坚决贯彻“宏观政策要稳、产业政策要准、微观政策要活、改革政策要实、社会政策要托底”五大政策支柱和“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”五大任务,依靠改革创新,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,增强持续增长动力。简政放权方面。重点推进“三单一网”改革,完善权力清单,制定负面清单,区本级责任清单年底前全部公开,切实强化行政权力设定和运行监督。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,实现所有事项全流程公开审批。区、乡、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。财税体制改革方面。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,建立政府全口径预算。加强政府项目投资评审,严格财政资金绩效管理,把化解政府债务列入预算管理,提升政府债务管控和化解水平。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。设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金,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,改进政府投资方式,有效释放社会投资的潜力;切实用好国开行、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,继续做好政府债务置换工作。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推动企业上市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。广泛开展与信托、证券、金融租赁、资产担保等公司的合作,优化政府债务结构。

  (八)加强自身建设,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

  建设法治型政府。全面推行依法治区,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、执行、监管全过程,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。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,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职能,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,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。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,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加快推进综合执法。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,强化依法行政考评。加快建设职能科学、权责法定、执法严明、公开公正、廉洁高效、守法诚信的法治型政府。

  建设效能型政府。深入落实中央“八项规定”、国务院“约法三章”等要求,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成果,大力弘扬干字当头、奋力争先的作风,严格落实服务承诺制、限时办结制、责任追究制等管理制度,严厉查处行政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等现象,实现办事提速、管理提效、服务提质。进一步健全抓落实的体制机制,创新督查方式,打通决策部署的“最先一公里”和政策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加强对重大决策、重点项目的督查落实,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和行政效能。

  建设廉洁型政府。严格落实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》和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》,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,强化“一岗双责”。严格控制“三公”经费支出,完成公务用车改革。深化政务公开,健全监察、司法、审计联动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,强化重点部门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,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工作,营造“山清水秀”的政治生态。

  各位代表,新常态赋予新使命,新起点开启新征程。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,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,团结一致、坚定信心、抢抓机遇、克难奋进,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,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集宁而努力奋斗!

  


分享到:
0
相关阅读
〖文章来源:马力〗〖责任编辑:马力〗〖打印〗〖关闭
主办单位:集宁区人民政府    联系电话:0474-8188178    Email: jnqzfxxzx@163.com    ICP备:蒙ICP备05000630号-1号
地址: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商务科技文化中心A区3号楼    邮编:012000   

  蒙公网安备 15090202000060号